熱門關鍵詞:
編者按:本文來自包裝技術創新聯盟
2、傳統成本視角外的“暗物質”
21世紀的企業競爭是“人、錢、物、信息、時間”的競爭,尤其以“時間”的競爭為核心。
豐田公司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,并將“時間”要素統籌考慮進生產系統中。在傳統的會計理論里,一提到降低成本,人們想到的就是減少材料費,降低勞務費,因此,只有人或機器作業的加工時間才進入成本核算的視野。
而在豐田公司,生產時間的范圍則寬得多,從取得材料到制成產品,再到獲得金錢收益,除了加工產品的時間,產品停滯的時間(包括產品在各個生產環節的停頓以及庫存時間)也要納入成本的考察范疇。
某種程度上,停滯時間與加工時間的關系類似道家的“陰陽”。許多企業在計算成本時,更多掐算的是加工時間“陽”,而忽視了等待、搬運、庫存等“陰”的一面。這些看不見的時間都會造成浪費,影響反而更大,因此要以同等態度對待看得見的時間和看不見的時間。
之所以將產品停滯時間也納入成本考察范疇,這是因為在財務學上“貨幣有時間價值”,它跟產品是否加工沒有關系。 簡單來說,產品只要一停滯就會占用資金,占用資金就會帶來損失,這就是浪費的源頭。
在精益的世界里,單價乘以數量的的二元成本觀不能真正反映成本的構成,只有綜合考慮生產時間的三元成本觀,才能反映成本的實際情況。可以假設兩種情形。一種情形是,一天生產出一件產品,第二天回收貨款;另一種情形是,一天生產出一件產品,在倉庫里存放99天,第100天后回收貨款。按照傳統的會計觀,兩者的成本相等。
但實際上,傳統的成本核算法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,因為后一種方式喪失了將投入的材料款在99天里反復活用的“利生利”的機會。這個“機會費用”,在財務學領域里是要考慮進去的,因為即使是同一金額,進出賬的時間不同,市場價也會不同。企業應當意識到,忽視“機會費用”會帶來損失。
另一方面,對應“機會費用”,推行豐田生產方式還會有“機會利潤”: 企業通過縮短生產時間,將多余的人、機器、空間資源找出來,在不增加固定費用的情況下接受追加的訂單。這也正是20世紀70年代豐田公司在美國市場取得巨大勝利的最為強大的武器。
引入“貨幣的時間價值”這一概念后,大野的“生產過剩是最大的浪費”、“待工的時候就站著”這些迥異于傳統會計理論的論斷就不難理解了,他的“經濟低成長期,過多生產就是罪惡”的名言也不再顯得突兀,反而透出思辨的力量。
咨詢熱線
175051203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