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關鍵詞:
來源:21世紀經濟報道
11月25日,華為在心聲社區上發布了關于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,對于汽車業務調整和是否造車做出了相應說明。
是否造車?
在最新披露的文件中,華為開篇就表示,此前華為內部就已經作出決定不造車,華為董事常委會決議[2018]139號《關于應對宏觀風險的相關策略的決議》明確:“華為不造車,但我們聚焦ICT技術,幫助車企造好車。這兩年來,盡管外部環境在不斷變化,但我們要清楚,打造ICT基礎設施才是華為公司肩負的歷史使命,越是在艱苦時期,越不能動搖。”
因此,華為此番再一次重申:“華為不造整車,而是聚焦ICT技術,幫助車企造好車,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?!?
那么,華為進入汽車圈要做什么?
從去年華為的表述來看,并未側重OS系統,而是強調華為車聯網,整體定位在車聯網平臺基礎設施,主要為車企提供ICT技術,包括3G/4G(未來5G)網絡、通信模組、車聯網平臺、云數據中心等。
但是,從今年Mate40手機發布會上,汽車業務的首次參與并提出新品牌概念后,可以看到華為不僅要為汽車提供核心算力、連接零部件,還要做汽車大腦,既有操作系統等軟件,也有芯片、MDC、激光雷達等硬件的支撐。
根據華為最新的HI智能汽車解決方案,包括1個全新的計算與通信架構和5大智能系統,即智能駕駛,智能座艙、智能電動、智能網聯和智能車云,以及激光雷達、AR-HUD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。
HI提供強大的算力和操作系統,包括三大計算平臺,智能駕駛計算平臺、智能座艙計算平臺和智能車控計算平臺,以及三大操作系統AOS(智能駕駛操作系統)、HOS(智能座艙操作系統)和VOS(智能車控操作系統)。
對于華為來說,目前產業主要是網絡連接的管道業務和終端業務,而汽車是近年來華為開辟的新賽道。在當前的國際環境和激烈的競爭之下,通信業務面臨非常大的挑戰,手機業務被卡脖子,榮耀已經出售,眼下核心的業務都面臨著不確定性,汽車可以看作華為尋找的新增長點。并且,汽車技術方面,沒有一個國家處于壟斷地位,美國、歐洲、日本等地區都各有所長。長期來看,華為布局汽車,制約少,同時也有自主研發的機遇。
另一方面,汽車這一大型移動終端,蘊含著巨大的變革機會。雖然汽車銷量增速放緩,但汽車電子零部件增量市場在擴大,尤其是新能源車、自動駕駛的發展,帶動了供應商的洗牌。
(作者:倪雨晴 編輯:李清宇)
咨詢熱線
175051203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