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關鍵詞:
事實上,無論商業模式的差異如何,大家都要面臨共同的敵人,即一些頑固的行業痛點。比如供應鏈資源的門檻很高,是平臺需要長期投入的功夫。
“在一個城市內,如果平臺的體量有限,就不一定能吸引到優 質的供應商資源,他們不一定跟你玩。換言之,平臺和供應鏈合作是有門檻的,如果你的平臺有流量,就有可能找到優 質的供應商?!眲⒊勘硎尽?
而“產地直采”也是近年來呼聲頗高的供應鏈模式之一。長期為電商平臺提供供應鏈服務的權少爺表示,產地直采的優勢明顯,省去了中間環節,即二三級批發市場,成本更低,獲得商品更新鮮。但生鮮電商總體的模式仍然是基于各省分站,在當地進行采購,本質上仍然是依托于本地化的供應鏈和批發市場。
“二三級供應鏈或許會逐漸減少,但一級批發市場絕對不會消亡?!睓嗌贍斦f道。即便是社區團購“以銷定產”,仍然有很多平臺依托于批發市場。從某種程度上說,產地直采要讓位于客戶需求。“我寧愿從新發地發貨,價格稍微高一點,但首先要滿足客戶需求,而不是為了產地直采告訴客戶多等兩天,他們并沒有這樣的耐心。”權少爺補充道。
他還向「創業最前線」揭露了行業里的一個“隱秘角落”——產地直采并不一定是最便宜的。市場上經常會出現當地商品和產地直采“價格倒掛”的情況。農產品有保鮮期,比如有2000斤葡萄大約凌晨4點運到,如果明天凌晨這車貨發不出去就要降價處理,這就有可能導致批發市場商品甚至比產地要便宜,如果不降價,商家鐵定會虧本。
放的時間越長,產品就越沒有人要,最后只能降價處理。而生鮮電商行業都有自己的“下水道”,比如新鮮程度一般的商品會流到二級批發市場,比如流轉到二線城市的水果店中。商品進一步“下沉”,也行業里“秘而不宣”的玩法。
作者:36氪X創業最前線聯合策劃2020-12-26,由富事達編輯。
咨詢熱線
17505120369